close

  7月31日,工作人員在長沙地鐵2號線光達站為市民住商不動產講解地鐵運行模式。本報記者 趙持 攝
  本報記者microSD 龍文泱 陳永剛
  22.262千米,39分鐘,這是地鐵穿越長沙城東西的速度。地鐵的快,讓百姓的生活慢下來,讓生活威剛記憶卡的關鍵要素之一——“行”不再緊張疲憊。
  未來幾年,隨著更多地鐵線路的開通,一張覆蓋全城的快捷交通網絡將在地下日夜奔行,市民從容慢生活的microSD效能將實現幾何級提升。
  快捷SD記憶卡準點,出行不倉促
  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出現在1863年的英國倫敦,長度不足6公里。蒸汽機作牽引,加上排風不暢,乘客常常感到煙熏氣悶,甚至有人昏倒。但是,包括皇親顯貴們在內,倫敦市民仍然爭相乘坐——地面上的公共馬車實在太擠了,乘坐環境也不咋的。
  在2014年的中國長沙,首條地鐵同樣當仁不讓。4月29日,2號線啟動試運營。僅當天12時30分至21時30分的9個小時,運送乘客就達約14萬人次。5月1日,甚至衝到了一天35萬人次,創下全國紀錄。這表明,除了對新生事物的好奇,人們對交通有著一致的要求:快捷。
  顧願,28歲,媒體人。2010年,她在上海第一次乘坐了地鐵,那種又快又方便的感覺讓她回味無窮。
  就在這幾年,長沙城市發展迅速,汽車擁有量也猛增,僅2013年長沙新車上牌總數為211096台,首次超過20萬台,大步邁入“堵”城行列。“有一次我打車堵在芙蓉廣場了,司機脾氣急,生氣地說,誰說長沙沒有停車場?五一路就是大停車場。”顧願當時想,如果長沙有地鐵就好了。
  長沙地鐵從籌建的那一天起,“長沙需要地鐵嗎?”的疑問就一直存在。而在2014年4月29日,蜂擁而入的市民以行動給出了回答。
  顧願更享受地鐵準時準點帶來的安心輕鬆。她家在水雲間小區,地鐵開通前,她自己駕車去高鐵站,不堵車15分鐘,堵車40分鐘。“關鍵在於,路上情況不可控,我心裡總是沒底,每次都提前一個多小時出門。”
  如今,邁出水雲間小區大門20米就是2號線的人民東路站。6月12日,地鐵試運營後顧願第一次去乘高鐵。晚上6︰45的票,6︰05分從家裡出發,6︰20就到了高鐵站。“行車時間固定,完全不擔心。更少了提前到站後的苦苦等待。”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的統計數據顯示,截至6月底,地鐵運營的正點率達到了99.3%。
  綠色舒適,清新慢生活
  速度快、運量大、安全好、污染少,能有效緩解和改善交通緊張狀況——地鐵已成為國內外大城市的共同選擇。在巴黎,軌道交通出行的分擔率達70%,東京是80%,莫斯科和香港均為55%。
  在長沙,2號線試運營後,也開始分擔路面交通壓力。“每列地鐵核定載客1460人,最多可載客近2000人,算下來,相當於30台公交車同時在跑。”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旭峰介紹。
  “目前,長沙的公交出行分擔率僅為33.6%,12條地鐵線全部建成,再加上城市輕軌,軌道交通占公交出行比例在50%左右,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。”長沙市市長胡衡華表示,真正讓老百姓坐上方便、快捷、舒適的地鐵,還有很多事要做。比如,實施“八大工程”強化公共交通配套,實現地鐵與其他公交方式的無縫對接,解決乘坐地鐵“最後一公里”問題等。
  伴隨交通舒緩,從設計之日起就融入“綠色地鐵”理念的長沙地鐵為城市帶來清新之風。在“霧霾”入選“年度十大流行語”榜單的2013年,中國的平均霧霾天數為52年來之最,104座城市重度“淪陷”,長沙也未能幸免。
  汽車尾氣是霧霾圍城的元凶之一。據測算,傳統燃油公交車每百公里耗油約40升,每天排放的二氧化碳約270公斤;而運載人次相當於30輛公交的一列地鐵尾氣排放量是多少呢?零。
  那對能源的消耗呢?
  “相關研究數據顯示,按照同等運能比較,軌道交通的能耗只相當於小汽車的1/9,公交車的1/2。”長沙軌道交通集團工程師何雄解釋,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主要消耗電能,基本不消耗其他形式的能源。
  他介紹,採用材料循環運用技術,整車90%的材料均可再生使用;
  列車剎車時產生的能量90%以上可轉換成電能;
  黃興車輛段採用地源熱泵作為空調冷熱源,為國內首個;
  屏蔽門系統可使車站空調負荷節省35%以上,環控機房的建築面積減少50%,空調電耗降低30%……
  各項新技術、新設備相繼應用,無不體現長株潭兩型社會改革試驗區的發展思路。
  文明引領,幸福傳播機
  俗話說:金橋、銀隧、銅路。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外宣科科長易陽曾供職於長沙環線建設公司,修過橋、挖過隧、鋪過路,更全程見證了地鐵2號線的建設。問她用什麼來形容地鐵?她說:“水晶。”
  為什麼?“看起來晶瑩剔透,光芒四射,但是好不好,全在市民的口碑;市民不滿意,它就碎了一地。”易陽說,地鐵建設者和管理者攻堅克難,不斷創新,只為一點:讓市民乘坐更舒適、更滿意。
  許多人把地鐵看作是城市文明的窗口,而在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運營公司董事長、總經理陳策源看來,地鐵不僅展示文明,還能引領文明。
  從事多年地鐵工作的陳策源曾經服務過廣鐵集團、深圳地鐵,懷著對家鄉的熱愛回到長沙。他認為,地鐵文化來自於具有成熟文明的歐美國家,文明的起點高,能使市民產生文明自覺。
  首先是良好環境形成自動約束。“就像進入五星級酒店的客人會自覺註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行舉止,乾凈的街道大家不好意思扔一片紙屑。”
  地鐵對整潔度的要求非常高。陳策源解釋,這與其科技含量有關。
  比如,地鐵站禁止吃東西。“如允許帶入食物會引來老鼠,而老鼠會咬壞光纖電纜,將威脅運營安全。”
  又比如,地鐵是封閉的系統,如果有一個檳榔渣掉在軌道上,屏蔽門關不上,檢測系統就會認定為故障,將無法運行。
  其次,正面引導帶來潛移默化。這一點,陳策源在深圳地鐵有過成功經驗。“我們要求乘客排隊上下車,每天由工作人員對市民進行引導。3個月就初見成效,1年後,大多數乘客養成了排隊有序乘車的習慣。”
  在倫敦地鐵站,人們會自動站到扶梯右側,將左側留給趕時間的人;在東京,地鐵上不接手機已成為乘客自覺遵守的規則;俄羅斯地鐵上,給老幼婦殘讓座已成慣例,站著的男士永遠多於女士。
  “地鐵文明相對於長沙來說是一個全新事物,需要方方面面的引導、培育。”陳策源介紹,從7月份起,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運營公司正式啟動為期100天的“地鐵星服務,拉近心距離”系列主題活動。通過舉辦“乘客座談會”、“地鐵開放日”,傾聽市民心聲;增設各類便民設施,如“便民小卡片”、“愛心紅雨傘”、免費Wifi等,進一步方便市民,最終拉近市民與長沙地鐵之間的距離,促使地鐵服務邁上一個新臺階。  (原標題:地鐵加速度,生活更從容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n65snql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